衢州师生公益性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选

一、项目简介

来咔咔教育致力于公益性教育事业,专注于线上线下融合创新,集资讯、娱乐、知识、教育等多方面功能于一体的师生公益性综合服务中心为载体,打造少儿文化教育产业链,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家校共育的形式,让家长走进校园,融入校园生活。

二、背景与必要性分析

2.1 项目背景

2.1.1 “十三五”教育规划要求以新理念引领教育现代化,加强教育公益宣传,协同营造良好育人生态

国务院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发〔2017〕4号)中明确指出:以新理念引领教育现代化。要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更为多样教育的需求,优先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要明显提高;扩大社会参与,提高教育开放水平,整体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2.1.2 政府发布系列教育政策,积极营造良好家校关系和共同育人氛围

2017年,教育部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教基〔2017〕9号)中指出:要促进义务教育学校逐步形成“标准引领、管理规范、内涵发展、富有特色”的良好局面,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构建和谐的家庭、学校、社会合作关系,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2.1.3《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要求开展公益宣传,积极拓展家庭教育活动载体

全国妇联在《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中指出:积极搭建新媒体服务平台。继续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设立家庭教育专栏、专题,开展公益宣传,积极拓展家庭教育活动载体。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开展“五好家庭”“文明家庭”以及“书香家庭”“和谐家庭”“廉洁家庭”“绿色家庭”“学习家庭”等各具特色的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家庭以德治家、以学兴家、文明立家、忠厚传家。

2.1.4 衢州市实施“三个三、四个一、五大工程”,不断提升本市教育品质,不断完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根据《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衢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精神,衢州市教育局办公室在《衢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衢教办计[2017]17号)中明确要求:完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优化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大力建设校园文化。

2.1.5 衢州市积极融入“杭州教育都市圈”,打造教育合作升级版,继续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创建

杭州都市圈教育专业委员会六地市教育局长会议通过了由衢州市教育局牵头起草的《杭州都市圈教育合作行动计划》。《规划》的实施进一步推进六地市教育形成规划共绘、资源共享、教研共促、信息共通、师资共建、质量共兴的杭州都市教育圈,进一步提升区域教育整体水平,推动六地市教育协同发展。衢州市积极融入“杭州教育都市圈”,打造教育合作升级版。

2.1.6 衢州市直教育系统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动员部署会,促进本市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更大进步

衢州市直教育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动员部署会召开。会议特别强调围绕“教育强,教育质量提升”方向前进。要树立全面质量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成才规律,真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2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2.2.1 项目的实施积极响应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拓展家校沟通渠道,促进家校共育模式的发展,落实教学新理念

2.2.2 开展丰富多彩的“家校同行”公益活动,推动本地家庭与学校密切配合,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实现“共赢”

2.2.3 通过公益性期刊服务平台,对接国内外研学资源,拓宽国际教育视野和格局

2.2.4 通过公益性期刊服务平台,开展职业成长规划资源对接,树立学生正确的择业观

2.3 项目实施的社会效益

2.3.1 推动衢州本地家校共育进一步发展,打造教育“环岛”

2.3.2 推动家庭和学校成为共同的教育主体

2.3.3 通过师生公益性综合服务中心,疏通家校共育桥梁

2.3.4 拓展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本地升学率的提升

2.3.5 依托公益性校内期刊平台,积极展示当代一线教师的价值、荣誉和尊严

2.3.6 塑造家校共育品牌,扩大本地教育发展模式的影响力,形成全国示范效应

三、行业与市场分析

3.1 项目市场定位

项目市场客群为衢州本地中小学和全国中小学。

3.2 衢州市中小学学生在校学生数量总体稳定,学校规模有序扩张

图3-1:2010-2018年衢州市中小学在校人数变化情况(人)数据来源:衢州统计局,智汇+研究院整理

图3-2:衢州2010年与2018年中小学学校数量变化情况(所)数据来源:衢州统计局,智汇+研究院整理

3.3 全国中小学学生在校人数开始回升,学校数量总体稳定

图3-3:2010-2018年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量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智汇+研究院整理

图3-4:2010-2018年普通初中在校学生数量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智汇+研究院整理

图3-5:家长在家教共育中缺乏与孩子沟通的意识

数据来源:《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智汇+研究院整理

2、家长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

图3-6:家长在家教共育中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

数据来源:《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智汇+研究院整理

3.5 家校共育市场中学校缺乏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渠道

图3-7:学校开展的家庭教育活动形式

数据来源:《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智汇+研究院整理

3.6 分析结论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总论

1.1 项目概况

  • 1.1.1 项目名称
  • 1.1.2 项目根本目的
  • 1.1.3项目简介

1.2 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

  • 1.2.1 编制依据
  • 1.2.2 编制范围

1.3 结论建议

1.3.1 结论

1.3.2 建议

第二章 背景与必要性分析

2.1 项目背景

  • 2.1.1 “十三五”教育规划要求以新理念引领教育现代化,加强教育公益宣传,协同营造良好育人生态
  • 2.1.2 政府发布系列教育政策,积极营造良好家校关系和共同育人氛围
  • 2.1.3《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要求开展公益宣传,积极拓展家庭教育活动载体
  • 2.1.4 衢州市实施“三个三、四个一、五大工程”,不断提升本市教育品质,不断完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 2.1.5 衢州市积极融入“杭州教育都市圈”,实现教育合作升级,继续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创建
  • 2.1.6 衢州市直教育系统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动员部署会,促进本市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更大进步

2.2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 2.2.1 项目的实施积极响应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拓展家校沟通渠道,促进家校共育模式的发展,落实教学新理念
  • 2.2.2 开展丰富多彩的“家校同行”公益活动,推动本地家庭与学校密切配合,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实现“共赢”
  • 2.2.3 通过公益性期刊服务平台,对接国内外研学资源,拓宽国际教育视野和格局
  • 2.2.4 通过公益性期刊服务平台,开展职业成长规划资源对接,树立学生正确的择业观

2.3 项目实施的社会效益

  • 2.3.1 推动衢州本地家校共育进一步发展,打造教育“环岛”
  • 2.3.2 推动家庭和学校成为共同的教育主体
  • 2.3.3 通过师生公益性综合服务中心,疏通家校共育桥梁
  • 2.3.4 拓展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本地升学率的提升
  • 2.3.5 依托公益性校内期刊平台,积极展示当代一线教师的价值、荣誉和尊严
  • 2.3.6 塑造家校共育品牌,扩大本地教育发展模式的影响力,形成全国示范效应

第三章 公益服务目标人群分析

3.1 服务市场定位

3.2 衢州市中小学学生在校学生数量总体稳定,学校规模有序扩张

3.3 全国中小学学生在校人数开始回升,学校数量总体稳定

3.4 家校共育市场中家长意识薄弱

3.5 学校开展的家教共育活动形式单一

3.6 分析结论

第四章 项目介绍

4.1 项目简介

4.2项目定位

4.3 整体解决方案介绍

4.4 产品服务

  • 4.4.1公益性教育刊物
  • 4.4.2公益性“互联网+”教育资讯
  • 4.4.3公益性学生成长记录及规划
  • 4.4.4学校配套服务

4.5 服务亮点

  • 4.5.1原创性教育内容,精准市场定位
  • 4.5.2核心团队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试错成本
  • 4.5.3与新媒体深度融合,提升发展力
  • 4.5.4丰富的教育资源为项目赋能,塑造竞争壁垒

第五章 服务模式

5.1 服务模式

  • 5.1.1 服务目标
  • 5.1.2 服务客户细分
  • 5.1.3 服务关系
  • 5.1.4 服务策略
  • 5.1.5 核心资源
  • 5.1.6 关键业务
  • 5.1.7 重要伙伴

5.2 服务流程

第六章 服务规划

6.1 SWOT分析

6.2 服务总体规划

6.3 分阶段规划

第七章 组织机构设置

7.1 组织架构

7.2 人力资源配置

  • 7.2.1 劳动定员
  • 7.2.2 工作制度
  • 7.2.3 职工工资福利
  • 7.2.4 公益服务员工来源及招聘方案

7.3 公益服务人员培训

第八章 风险控制

8.1 风险识别与分析

8.2 风险级别识别

8.3 风险防范措施

第九章 结论建议

9.1 结论

9.2 建议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